作为“桃符三宝”(酥食、麻饼、豆腐干)之一,麻饼的产业化之路是桃符社区发展的缩影。2016年社区成立时,人均年收入仅8000元,如今已跃升至1.5万元。桃符社区党总支书记申超介绍,社区通过“传统产业+文旅融合”双轮驱动,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 ...
桃符,最初是用桃木制成的两块板,分别书写着神荼、郁垒两位上古神祇的名字,挂在门旁以驱邪。后来,随着纸张的普及,桃符逐渐被对联所取代,但“贴春联”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可以说,桃符是对联的前身,两者共同构成了春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过年的仪式感,总是从一幅幅春联和年画开始的。 即使你身处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总也不会忘记了春联——每每快过年时,它们就会神奇地出现在你的手边,可能你没有时间自己写,那么市场买的、商户送的春联也很好。认认真真地把春联贴上门框,再添上一幅红彤彤的福字,你就拥有了每一个中国家庭的春节版“限定皮肤”。只有贴上这层皮肤,才能找到打开春节的正确方式。 广东佛山春联街买春联的人们。 摄影/卢文 记忆里的“年味儿 ...
春联起源于桃符,最早见于先秦神话,《山海经》《论衡》《淮南子》等书中均有记载。从最初驱邪禳灾的“神荼”“郁垒”,延伸为桃符题词、春帖诗句,在敦煌遗书中发现唐代立春时“书门左右”的题句,也偶见宋人苏轼、朱熹等以两行偶句题于桃符。《宋史》记载五代十国后蜀 ...
除夕贴春联有许多讲究。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正月初一,人们会在门上挂桃符,称为仙木,能避百鬼。最初的桃符是两块桃木板,上面刻有吉祥字句。到了五代十国时期,随着纸张的普及,桃符逐渐演变成对联。《宋史・蜀世家》中提到,后蜀主孟昶命学士题写的第一副春联 ...
原神即将开启春曦画桃符活动,玩家们参与各阶段的玩法来获得节庆热度,达到指定值即可获得香菱衣装并自选邀约璃月4星角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 ...
春联起源于桃符,与驱邪有关,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边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清代《燕京时岁记》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笔下的这句诗,展现了古代拜年的场景。在春节期间,人们走亲访友,互道祝福,表达对彼此的关怀与问候。在宋朝,当面拜年还要送上礼物,称为“馈岁”。礼物包括荷包、金银钱币、玉石、文玩,或者福橘、广柑等各色水果,鹿尾、 ...
中华财险怀化中支的工作人员设立便民服务点,向司乘人员发放应急物资包并开展安全驾驶宣导,同时聚焦金融安全防护,现场还设有金融知识宣传专区,工作人员向司乘人员详解消费者八项基本权益、非法集资风险识别及电信诈骗防范技巧。
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古诗《元日》中,宋代诗人王安石描写了春节前夕,人们辞旧迎新、更换桃符的热闹场面,其中“桃符”正是如今春联的前身。
诗中提到的桃符,即是现今春节常见的挥春的前身。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古代传说中有座度朔山,山上有棵巨大桃树,树下有神荼、郁垒两位专门捉拿妖魔的神人。于是老百姓就用桃木雕刻,或者在桃木板上画出这两位神仙的样子,悬挂在大门两边,藉以趋吉避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