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一机制外,本文研究还表明,抑制这种表观遗传学机制就能解锁炎性基因并损害持久性细胞的活性,从而为开发新型疗法铺平道路;这一假设就能通过利用特定抑制剂进行的实验得到验证,从而为设计新型靶向性疗法打开一扇大门。如今研究人员的目的就是开发新型药物来选择 ...
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抗 PD-1 联合仑伐替尼(lenvatinib,一种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在多种肿瘤中均显示出临床疗效,但潜在的免疫学机制尚不清楚。2025 年 1 月 30 ...
近日,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CI)团队在 Cancer Cell 期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 [2],提出可根据特定基因特征,将结直肠癌区分为干扰素(IFN)高或低免疫表型,而识别IFN高表型患者的准确标志物,是肿瘤微环境内由T细胞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和 癌细胞 表达的CD74,且无论MMR状态如何,干扰素高表型患者对免疫治疗都有更高的应答率。
作为一名职业生涯早期的研究科学家,看到我们的工作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好处的潜力是非常值得的。” 该研究小组目前正与癌症研究视野(Cancer research Horizons)合作,将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试验。他们还将研究巨噬细胞和肿瘤细胞过度表达CD74的原因,以及 ...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