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2%,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0.4个百分点。尽管面临外部压力加大和内部困难较多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稳”的格局、“进”的势头、“韧”的特性没有改变,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有基础有支撑。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中国经济航船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压舱石”和“动力源”,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展现出强大活力与韧性。
总结治水之道,更能理解“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的治理之道。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实现从不平衡到平衡、不充分到充分,需要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掌握协调发展的辩证法。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杨振宁先生心无旁骛、躬耕不辍,在现代物理学乃至整个科学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他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是“宁拙毋巧,宁朴毋华”,这是他的治学态度,也是他的人生态度。
中秋已过,重阳不远。这些年,关于传统节日,“节日的味道是否变淡了”“年轻人不爱过节了吗”等话题,总能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讨论。前不久,我们在“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发起征稿,邀请读者朋友谈看法、说见解。本期大家谈,我们选刊3篇来稿,聊聊对“如何过好传统节日”这个问题的思考。
前不久,有网友反映,某景区禁止游客采摘、捡拾枫叶。不少人感到困惑:为何捡枫叶也不行?工作人员回应,这是出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的确,林地上的落叶、花果等,通过微生物作用,可转化为土壤养分。大规模捡拾,会破坏景观、影响土壤。
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了解中国、解释中国日益成为全球各领域的新课题、新热点。国际社会希望解码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成功秘诀,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正如希腊西马其顿大学教授康斯坦丁诺斯所言:“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更有美好的未来。在这个时代,你不能不来中国。” ...
国有界而友谊无疆。每一次友好往来,都在帮助我们撕开信息茧房、卸下“滤镜”,让我们得以“近距离”看清彼此眼中真诚的笑意、感受到心灵相通的温暖。顺应“民相亲”的心声,拓宽“国之交”的桥梁,我们定能携手迈向同球共济、合作共赢的未来。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构筑起工业生产的“稳定盘”。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至关重要。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跑赢GDP增速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速呈现稳健向好势头。重点行业支撑有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6%,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上工业3.5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与韧性不断 ...
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发展实践中,鲜明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区域重大战略落地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00强企业更是企业中的领头羊、佼佼者,对各行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其发展状况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从海鲜“消费地图”向中西部拓展,到新能源汽车驶向广袤乡村,再到咖啡经济、鲜花经济、宠物经济等业态在县城茁壮成长,消费市场不断扩容,不仅生动印证“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也启示我们,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消费潜力才能充分释放。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