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基地连续三年荣获CTTI年度智库最佳案例“标杆案例”奖和优秀成果特等奖 基地申报的《知行中国—中美青年菁英项目》荣获CTTI2024年度智库建设最佳案例“标杆案例”奖;《〈2024阿盟智慧城市排名〉报告》荣获CTTI2024年度智库研究优秀成果特等 ...
高扬:如何透过“外交行话”看外交?作者:高扬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5月29日,《人民日报》第3版刊发的评论文章《美方不要低估中方反制能力》中罕见使用了古语“勿谓言之不预”。美国CNBC等许多媒体网站头条迅速转发,翻译也 ...
翟崑:持续深化区域国别学研究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我们需要发展什么样的区域国别学研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翟崑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体现鲜明 ...
联系我们 订阅 邮箱:igcu@pku.edu.cn 电话:+86(10)6275578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B110办公室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
小 i 导 读2024 年美国总统大选背景下,美国战略界围绕对华战略的“终局”问题展开了辩论。辩论主要存在四种观点:“基于体制的终局”、“基于秩序的终局”、“基于政策的终局”以及“不设终局”。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达巍在 ...
摘要 为了维护霸权地位并延缓自身衰落,美国将中国视为“主要对手”和“安全威胁”,推行所谓“全政府”和“综合威慑”的对华战略。 准确认识美国的对华错误认知,需要把握其哲学思想、历史观、世界观以及战略理论等思想根源。 美国根深蒂固的“天命论”和“盎格鲁-撒克逊优越论”及对 ...
作者:张小明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在国际战略学界,乔治·凯南(George F.Kennan,1904-2005)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作为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临时代办提出对苏遏制政策主张而闻名于世。1947年7月,凯南化名“X”在美国 ...
王勇:中国“以规则为基础”的谈判策略,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 小 i 导 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特约专家王勇在《香港文汇报》发表评论文章,深入解读了5月12日所发布的《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文章指出,此次经贸会谈实现阶段性 ...
目前,俄乌战争处于胶着状态。但在美国和北约拒绝直接干预的情况下,俄罗斯凭借其碾压性的军事优势应该能够控制局面,进而达到分解乌克兰、重创其军事力量、断绝其加入北约之路的基本目的。尽管局势尚未明朗,但俄乌战争已然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将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
关贵海: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与其决策机制、功能和地理范畴 在习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之际,中国也将于明年担任上合组织主席国。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关贵海综合梳理了上合组织的发展 ...
导读本次采访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长聘正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教授和中美交流基金会总裁周建成讨论了当前中美大学之间的学术合作与交流。以中美交流基金会支持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项目为例,他们介绍了如何通过加强交流,鼓励青年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