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夏之交,位于浙江舟山的五峙山列岛都会迎来一批“老朋友”,作为浙江唯一的省级海洋鸟类自然保护区,这里自然生态优良,成千上万只越冬归来的水鸟会选择迁徙来此栖息繁衍。其中,最珍贵的客人,莫过于被誉为“神话之鸟”的世界极度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
中国海油将CCUS示范工程建设确定为“十四五”节能降碳行动的主要举措之一,历时4年开展地质油藏、钻完井、工程一体化等重点课题研究,形成10余项国内首创技术。“推进CCUS示范工程是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要求。”中国海油有关负责人说。
●加强水源涵养区保护修复,加大重点河湖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恢复水清岸绿的水生态体系 ●完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强化河长制、湖长制 ——节选自“十四五”规划纲要 ...
宁夏西海固的秋天,打翻了大地的调色盘。 六盘山间,白杨挺立,沙棘满枝,土豆在地里翻滚;长城脚下,滩羊白,枸杞红,玉米黄澄澄;贺兰山麓,葡萄园酝酿“紫色梦想”;毛乌素沙地,“绿围脖”越织越长;黄土高坡,新时代新“长”出的风电桨叶慢旋,光伏板亮闪闪…… 当地人见面就说:“金秋一到,西海固赛江南!” “苦瘠甲天下”,曾是西海固的标签。1972年,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将它认定为世界上22个“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 ...
江河湖泊是地球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从长江、黄河,到家门口的潺潺溪流,河湖承载着诗意空间,留住了心中乡愁。 长期以来,一些河湖因过度开发,存在水域萎缩、水系不畅、岸线乱占、生态退化等问题。为把握好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2022年以来,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在全国实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明确到2030年,以各地“母亲河”为重点建成一批幸福河湖。同时,31个省份以省级总河长令等方式部署开展幸福河 ...
“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积极培育和壮大绿色生产力,为全球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也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注入不竭动力。 “展现出‘说到做到’的现代化治理能力” 2024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 ...
每年春夏之交,位於浙江舟山的五峙山列島都會迎來一批“老朋友”,作為浙江唯一的省級海洋鳥類自然保護區,這裡自然生態優良,成千上萬隻越冬歸來的水鳥會選擇遷徙來此棲息繁衍。其中,最珍貴的客人,莫過於被譽為“神話之鳥”的世界極度瀕危鳥類、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中華鳳頭燕鷗。
項目通過“捕集—提純—加壓—注入”全鏈條技術,將油田開發伴生的二氧化碳轉化為超臨界狀態,以每小時8噸的速度注入地下1200米—1600米的油藏,既提升原油採收率,又實現二氧化碳永久封存。
經過全流域精心打造,南崗河成為繁華的綠色長廊,實現了人水和諧、水城融合發展,2024年入選水利部“幸福河湖”優秀案例。南崗河的重生,映照出我國3000多條幸福河湖的建設成效,更是“十四五”以來我國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的生動體現。
“十四五”時期,中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認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積極培育和壯大綠色生產力,為全球生態治理和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方案、中國力量,也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注入不竭動力。
近幾年尤其是“十四五”時期,河湖面貌實現歷史性改變,幸福河湖成為家門口的“詩與遠方”。看岸線,長江、黃河、淮河、海河、鬆花江、遼河、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岸線保護利用規劃全部印發實施,最大限度保留和恢復河湖自然岸線﹔看水域,實施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洪湖等湖泊退圩還湖、整治非法矮圍,恢復連通湖泊水域面積1300多平方公裡﹔看治理能力,基本實現對14萬條河流、3000多個湖泊、3000多個採砂重 ...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组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3700多个,新增和修复湿地100多万公顷。全国共指定国际重要湿地82处、认证国际湿地城市22个、认定80处国家重要湿地和1205处省级重要湿地,初步构建起湿地分级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