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还能拓宽文化遗产展示层面的可能性。传统的文化遗产展示,通常需要在本体上施加建设性工程。为避免破坏遗产本体,或避免展示工程的干预手段在视觉上对遗产的历史感、氛围感产生打扰,人们有时会选择放弃对文化遗产进行阐释。这种情况在考古遗址的展示中尤为常见,观众也常因此抱怨“只看到一些土堆,什么也没有”。在学术界,对于已经失去形象的文化遗产是否应在实体层面进行原址、原样的“重建”,一直是争论的一大议题。在 ...
近日,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与学理阐释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会议由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 会上举行了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揭牌仪式。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树林表示,中共党史党建学作为一门研究党的历史、总结党的经验、探索党的建设规律的重要学科,对于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提出, ...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科技金融是推动科技与金融双向促进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要求“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坚持经济和金融一盘棋思想,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明确了新时 ...
与会专家围绕区域国别学学科的建设逻辑、交叉机制、人才体系与智库实践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会学者提出,区域国别研究必须围绕国家和时代需求,强调“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更好地回应国家发展和全球变局的双重需求。
人民群众对住有所居、住有优居的需求一直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当前,“好房子”建设已纳入国家议程。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从好的标准、好的设计、好的材料、好的建造和好的运维等相关方面推动“好房子 ...
观察“十四五”以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到“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从“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到“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政策衔接紧密,不搞“急转弯”。 世界屋脊正在见证一项超级工程的诞生。今年7月,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破土动工,建成后或将改写全球能源版图。而早在4年多前 ...
近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立20周年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指导,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主办。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设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经典为根,以时代为魂”,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总教指委主任委员靳诺表示,谋划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未来发展要从引领性、 ...
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讨论“十五五”规划建议稿,强调“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为何在“十五五”时期仍需坚持这一原则?理解其中深意,须将其置于改革开放40余年的宏大背景中考量。
未来产业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2024年,工信部等七部门提出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向,涉及78个重点赛道。各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积极响应,比如,北京颁布《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六大关键领域,布局20个未来产业;上海发布《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 ...
摘要:9月30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招待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招待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憧憬和挑战,都激发我们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我们 ...
综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就要在民族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在牢牢把握增进共同性这一方向基础上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不断巩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不断夯实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基础,不断构筑各民族凝心聚力的共同文化心理基础,不断稳固各民族共享成果、共迎挑战的安全发展基础,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 ...
习近平指出,妇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创造者、推动者、传承者,推进妇女事业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30年前,北京世妇会确立“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的崇高目标,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将性别平等刻入时代议程,激励全世界的人们为之接续奋斗。30年来,在北京世妇会精神指引下,全球妇女事业蓬勃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增添了亮丽色彩。追求男女平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妇女赋权取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