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茄,原产于缅甸,明代时被引入中国,因其籽粒形状美观、质地坚韧,颇受艺术家们的青睐。与石质材料相比,缅茄价格亲民,且更符合环保理念,逐渐成为篆刻创作者们的理想选择。然而,尽管缅茄篆刻具有诸多优势,仍然鲜少有人尝试这种材质的创作,蔡铁军的探索则为这门传统工艺开启了新的思路。
他白天去工地扎钢筋,晚上潜心练篆刻,经过长期不断地努力练习,最后终于被人大画院破格录取,他的经历真切地说明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可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他一直坚持下来呢?
6 小时
文化大家看 on MSN港媒:香港篆刻匠人传承印章艺术参考消息网2月6日报道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26日发表题为《印章制作者让古老的中国艺术得以传承》的报道,内容编译如下:文华里是位于上环(香港最古老街区之一)的一条小巷。
15 小时
文化大家看 on MSN缅茄篆刻印 百蛇迎新春本报讯春节期间,晋中市书画家蔡铁军用缅茄篆刻了100个蛇形印章,迎接乙巳蛇年的到来。
吴昌硕,作为晚清民国时期的艺术巨匠,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在 “诗、书、画、印” 领域皆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的篆刻艺术,不仅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更是他个人情感与精神世界的独特表达。
灵蛇舞春你还记得吗?2006年,厦门日报特邀著名篆刻家翁铭泉先生为读者精心刻了一方“贺正”的篆刻印章。也就是从那年起,每年辞旧迎新之时,厦门日报都会邀请书法家、篆刻家为读者贺正。今年,又是哪两位书法名家和篆刻家给大家送祝福呢?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这是 ...
2024年11月,第26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金花利和北京语言大学俄罗斯留学生张威雨朗诵的诗歌《我爱你,中国》饱含深情,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获得“优秀艺术表现奖”。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这是厦门日报社连续第二十年邀请艺术家用泼墨治印的方式为市民读者送上新春的祝福。今年的春联为书法家陈添荣带来的“瑞雪千家江山银万里,春风一树物野绿千层”,横批是“蛇年大吉”,传递对新一年的期许。篆刻家江高高则以“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入 ...
再过一天,第九届亚冬会即将在“尔滨”闪亮登场。这个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称的时髦城市,将再一次站在世界舞台中央。热情好客、文艺范儿十足的“尔滨”人,亮出了自己的拿手绝活儿,向八方宾客展示一场文艺“尔滨”与亚冬会的双向奔赴盛宴。
同样,因为布置的作业有区别,有的群友选择了只临汉印,有的群友则选择只临名家印,同时也有群友选择了二者都临(有的一方印临了两方或两方以上),这里收录作业时并没有分组。
1月21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指导,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云南省文学艺术馆承办的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进京展(云南巡展)在云南文学艺术馆开幕。
运城晚报讯(记者 陈怡霏)2月1日(农历正月初四),在万荣县美术馆,“万荣记忆”摄影展、“万象争荣”油画作品展、“绿之康”杯万荣县第十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等文化展览正在进行。游客们走进展厅,在文艺作品中感受家乡魅力、接受艺术熏陶,度过一个别样文化年。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