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 ...
2025年伊始,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青海省动物生态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同作带领团队,对藏羚羊、普氏原羚等6种青藏高原特有食草动物开展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调查。
本报电 (记者贾丰丰)记者近日从青海省林草局获悉:青海省三江源区湿地面积已达近5万平方公里,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近日,青海省三江源区迎来了令人振奋的生态保护新成就——该区域的湿地面积已达近5万平方公里,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日益向好。这一显著变化不仅体现了青海省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努力,也为此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基本建立 本报电 (记者寇江泽)记者近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目前,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基本建立,全国共划定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三类单元共44604个,形成“一单元一清单”,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2024年,张同作团队成功组装藏羚染色体级别基因组,获学界关注。前不久,他凭借突出贡献获得青海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8年,张同作从 ...
青藏高原这个“山顶”,曾是一片汪洋,与地中海相连。经过几亿年的隆起,逐步成为遍布冰川的“世界屋脊”。其地质演变过程就是沧海桑田的一个鲜明例证。起源的雪山群富蕴水资源,山河紫带,气势轩昂。水出江源,随山形地势而蜿蜒流淌,终至百川归海。大江大河是大自然的雕塑大师,其强大的外动力地质作用,塑造了地球多样化的地貌景观,用自然力为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调配了水、土壤等丰富无比的资源,使得万物繁衍,生生不息。
2024年,张同作团队成功组装藏羚染色体级别基因组,获学界关注。前不久,他凭借突出贡献获得青海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在鸟岛记录“小生灵” 1998年,张同作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专业毕业。之后,他便来到青海,入职中国科学院西北 ...
青海还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统筹开展县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和雪豹、藏羚、普氏原羚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专项调查等。 版纳植物园科普研学活动迎来高峰 本报电 (记者张驰)寒假期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