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一项最新发表于《Chinese Medicine》的动物实验便发现,从黑姜中提取的5,7-二甲氧基黄酮(DMF),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肝细胞癌进展,为肝癌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团队发现,在传统放化疗中,肠道菌群的构成未受影响。然而,在放化疗联合巩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的情况下,长无进展生存期(PFS)患者的基线时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较高,而在治疗期间有所下降,而短 PFS ...
综上,这项研究首次明确了六味地黄丸改善围绝经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全新机制:通过重塑肠道菌群结构,一方面富集双歧杆菌等有益菌以增强TMA降解,另一方面抑制大肠杆菌等产TMA菌并下调 cutC 基因以减少TMA生成,双管齐下降低系统性TMAO水平,进而改善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最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而与 B. lactis ...
肝细胞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肿瘤,也是肿瘤相关死亡第三大病因。我国是肝癌大国,统计资料显示,全球50%以上新发和死亡肝细胞癌发生在中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肝轴对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尽管已经有一些研究揭示肠道菌群影响HCC(肝细胞 ...
本文对比了桑格测序(16S SS)约 500bp 的 16S rRNA 基因序列和牛津纳米孔技术(ONT)长读长(~1,500nt)16S rRNA 二代测序技术对 153 株临床细菌分离株的鉴定效果。发现 16S ONT 在属水平分辨率更高,成本更低且周转时间更短,为临床细菌鉴定提供了新方案。 引言 16S rRNA ...
为解决肠道微生物组研究中实验偏差导致的分类鉴定问题,研究人员开展 “Refining microbiome diversity analysis by concatenating and integrating dual 16S rRNA amplicon reads” 主题研究。结果表明,连接双端读数可提升数据输出,整合 V1-V3 和 V6-V8 区域测序读数能增强功能预测。
QIAseq FastSelect可通过极为简单的超快速流程,便能将来自如组织细胞、FFPE、血清血浆、外泌体等各种类型样本中>99%的rRNA和(或)globin mRNA进行高效的去除。简单的一管试剂,便能兼容包括人、小鼠、大鼠 (human, mouse, rat, HMR) 在内的多种动物物种的多种类型RNA样品 ...
自1977年Sanger双脱氧末端终止测序法开启基因测序的序幕以来,基因测序技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其中,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作为微生物鉴定和分类的重要手段,其在微生物生态学、医学及农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将带您回顾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 ...
原核生物有 16S、23S及 5S三种 rRNA,这三种rRNA均存在于30S的rRNA前体中。转录作用完成后,在RNaseⅢ催化下,将rRNA前体切开产生16S、25S及 5S rRNA的中间前体。进一步在核酸酶的作用下,切去部分间隔序列,产生成熟的 16S、23S及5S rRNA,还有成熟的 tRNA。 真核生物的核 ...
近期,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周宁一研究员课题组在基因组内16S rRNA基因的差异性而导致的原核生物多样性高估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10月的微生物学刊物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上,并被本期杂志选为亮点文章(Spotlight: Articles of Signific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