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5年6月3日,《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刊登了一项令人振奋的发现——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CAS)牵头的国际研究团队在开普勒-725系统中探测到一颗位于宜居带的系外行星:开普勒-725c(Kepler-725c)。
据《科学》新闻(ScienceNews)报道,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到期,被广泛认为推动了生物学人工智能(AI)发展的著名国际科学竞赛——全球蛋白质结构预测竞赛(CASP)正面临终结的命运。该竞赛自 1994 ...
2025年6月3日,《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刊登了一项令人振奋的发现—— 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CAS)牵头的国际研究团队在开普勒-725系统中探测到一颗位于宜居带的系外行星:开普勒-725c(Kepler-725c)。
Volume 642 Issue 8068, 19 June 2025https://www.nature.com/nature/volumes/642/issues/8068Editorial 社论In science’s new era, open and transparent cooperation remains key《科学新时代中,开放透明的合作仍是关键》Transparent pe ...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消息说,该台葛健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最新发现极其稀少的107例宇宙早期星系关键探针中性碳吸收体,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早在宇宙约30亿岁的演化早期,这些携带中性碳吸收体探针的早期星系,已经过快速物理和化学演化,进入介于大三期必中四肖必出麦哲伦矮星系和银河系之间的物理和化学演化状态。
近日,中国科学院主导的国际合作空间科学卫星“天关”(EP)取得重要突破,成功捕捉到编号为EP240414a的一个转瞬即逝的宇宙X射线信号,为揭示恒星死亡过程提供了全新视角。
该研究提出了新的形成方案:前主序星原行星盘主要通过Bondi-Hoyle吸积周边气体形成,该吸积过程可提供充足的气体质量与角动量。研究的一项核心理论成果是对超音速星际湍流中角动量的统计分析发现了角动量的两个不同贡献及其对尺度的不同依赖关系。
IT之家 6 月 19 日消息,深空探测实验室今日发文称,根据计划,天问三号任务将于 2028 年前后 通过两次发射分别完成火星着陆与样品返回,计划 2031 年前后 将不少于 500 ...
刚刚,科睿唯安刚刚发布了最新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 JCR ) 。 2025年6月18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了各大SCI期刊的最新影响因子。(提示:2025 年公布的数据即为 2024 年影响因子),看看最新的影响因子都有哪些变动吧。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的IF腰斩 ...
在一项突破性研究中,快速射电暴帮助天文学家将76%的普通物质追踪到了星系际介质中。 多年来,宇宙一直保守着一个让宇宙学家困惑的秘密。 宇宙中近一半的普通物质 —— 构成从质子、恒星到行星和人类等一切事物的基本物质 —— 由于其弥散的特性,一直难以捉摸。科学家们曾认为它是“失踪”的 —— 直到现在。
冥王星被笼罩在神秘蓝色雾霾之下,使这颗矮行星在太阳系中显得独特,而最近天文学家使用韦伯太空望远镜重新审视,进一步证实蓝色雾霾是这颗矮行星气候主要驱动力。 2015年NASA新视野号飞船飞越冥王星,打破这颗矮行星是太阳系外围休眠冰球的传统观念,反过来揭示它拥有冰冷平原与崎岖山脉,还有呈现蓝色的多层雾霾笼罩在距离地表超过300公里的冥王星高空。
El descubrimiento, que se publicó el martes en la revista Nature Astronomy, está basado en la técnica TTV y ofrece a los investigadores un nuevo enfoque para detectar exo-Tierras (exoplanetas), lo q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