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天空间望远镜,英文名 China Space Station Telescope (CSST),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规划建设的大型空间天文望远镜,口径2米,兼具大视场和高像质的优异性能,并具备在轨维护升级的能力。并能提供强大的空间探测能力。 2009年12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的 ...
今天(13日),中国科学院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运行两年来,在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未来将开展的科学研究项目。 据介绍,空间科学是充满新发现机遇、探索重要科学规律、获得显著应用效益的突破口。中国空间 ...
2024年12月30日,在即将迎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首次公开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报告显示 ...
按照工作方式划分,天文望远镜通常有两类。一类是通用型望远镜,如哈勃望远镜。研究人员通过申请获得批准后可以使用,对少量天体开展精确测量。另一类是巡天型望远镜,普查式地对大量天体开展观测研究。镜如其名,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的主要使命便是 ...
陈建生,1938年生,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主要从事天体物理理论研究,研究类星体巡天、类星体吸收线、星系际介质、星系物理、施密特CCD测光及大视场、大尺度、大样本天文学。他结合中国自身的条件开启了大样本天文学研究的新途径,并领导了“BATC ...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开展了中国空间站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的无缝光谱红移巡天能力的仿真模拟和评估研究工作。该研究发现约有四分之一的z波段亮于21星等的星系可以通过CSST ...
近日,东北大学张鑫团队在引力波宇宙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物理学综合性期刊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英文版,中国科学院一区期刊),并被选为该期刊2024年第三期的封面论文。东北大学博士 ...
据QYResearch调研团队最新报告“全球不锈钢波纹管 (CSST)市场报告2023-2029”显示,预计2029年全球不锈钢波纹管 (CSST)市场规模将 ...
航天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600万年,我们的摇篮也一点点扩大,从一个聚落、一片大陆到整个星球。但和浩瀚的星辰大海相比,又如此的渺小。 从远在拉格朗日 ...
快科技4月14日消息,中国去年底建成了天宫一号空间站,未来还会有一个新的航天器——巡天太空望远镜伴随空间站飞行,最新消息称它会在2024年底发射,而且会参与小行星防御撞击任务。 据中国深空探测实验室在第8届IAA行星防御会议透露,巡天太空望远镜 ...
“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CSST)的巡天数据图像不应当锁在象牙塔,只供天文学家研究,应当向全社会公开,要让公众参与,了解宇宙。”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CSST)科学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建生指出。 陈建生表示,社会公众从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