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性能有机光学聚合物与先进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周忠敏教授团队在Nature Photonics期刊发表题为“In situ dynamic regulation of strain at the ...
当时,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已小有成绩的许辉教授正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院士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方向是有机分子敏化稀土纳米晶。一次与同为博士后,现在香港城市大学任教的王锋教授闲聊后,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能不能让稀土纳米晶产生电致发光?” ...
近日,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正式公布,我校13项成果(人)获奖,整体成绩稳步提升,获奖总数和一等奖获奖情况均较往年实现重大突破,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6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青年科技创新奖1项、科技合作奖1项,另有7项科技成果作为参 ...
11月20日至22日,党委书记杨天梅受邀出席第二届万橡智盈行业高峰论坛暨产学研融合创新大会。本届论坛由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指导,江苏省橡胶工业协会发起,青岛科技大学苏南校友会等组织主办。论坛以全球橡胶工业变革为时代背景,紧扣新材料、新技术、智能化、绿色化 ...
摘要上海科技大学联合复旦大学团队报道了在高速光电探测器领域的重要突破:器件同时实现了超过200 GHz 的超宽带宽与0.81 A/W 的外部响应度,并以133.5 GHz 的“带宽–效率乘积”(bandwidth–effciency product, ...
2025年11月20日,黑龙江大学以“捕获电生激子实现可调谐的镧系纳米晶电致发光”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Nature》。这是黑龙江大学首篇《Nature》论文,也是黑龙江省化学学科首篇《Nature》论文。团队制备的绿色电致发光器件,其外量子 ...
【东大新闻网11月14日电】近日,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桂香教授团队在新兴光伏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以“战略性界面工程策略稳定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Stabilizing high-efficiency perovskite ...
“别人用算法造 AI,我们想用光解锁下一代 AI 算力。”英国牛津大学副教授何超对 DeepTech 表示。作为一名 90 后青年 PI,他带领一支成员平均年龄不到 27 岁的团队,有望重新定义光计算的底层逻辑。在近期发表于 Nature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组的运行稳定性通常低于小尺寸器件,是其实际应用面临的主要挑战。可印刷碳电极因具备高稳定性和低成本优势,被认为是提升全印刷钙钛矿电池模组稳定性的理想途径。研究利用体积小、沸点低分子,开发了一种可放大的蒸汽后处理工艺,有效减少了非辐射复合损失,并促进了电荷的传输与提取。通过这种方法制备出的全印刷的碳电极钙钛矿太阳模组 (效面积约为50 ...
2、2024年5月30日公告:公司以自有资金向思坦科技出资 3, 600 万元人民币,本次增资完成后,公司将持有思坦科技 1.94%的股权。据思坦科技2024年10月18日官微:由思坦科技与南方科技大学、中国香港科技大学、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联合攻关的重大成果——基于高功率 AlGaN 深紫外 Micro-LED 显示的无掩膜光刻技术,于10月15日正式在国际顶尖权威学术期刊 ...
截至9月30日,思泰克股东户数1.38万,较上期减少17.31%;人均流通股3456股,较上期增加20.93%。2025年1月-9月,思泰克实现营业收入3.11亿元,同比增长44.13%;归母净利润7780.57万元,同比增长48.55%。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黄维院士团队在高性能有机发光晶体管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率、低功率损耗的兼具水平和垂直结构的有机发光晶体管,为未来大面积柔性显示和低功耗光通信等应用开辟了全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