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石化化工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占工业的14.9%,增加值增速6.6%,较工业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炼油、乙烯、合成树脂等20多类基础化学品产品产能居世界首位,有效发挥稳定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
成立3年多来,创新创业平台科大硅谷累计集聚科技型企业和科创服务机构超7000家,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7万名。创业者何以青睐这个科创园区?根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形成梯度培育矩阵;为创业者解决场地难题,更着力搭建场景对接桥梁;针对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的堵点,创建专业团队提供服务……科创资源和创新生态是重要引力,助力更多创业者逐梦。
记者从国铁集团了解到,自去年底样车下线后,CR450动车组已经过多轮测试,成功达到时速450公里且各项指标合格。CR450动车组目前正在沪渝蓉高铁开展运用考核,需按要求跑够60万公里,以考察动车组整车及各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
2024年,蒙牛旗下宁夏工厂凭借“100人、100亿吨产能、100亿元产值”的全球最高人效比,成功认证为“灯塔工厂”。今年8月,蒙牛武汉工厂被福布斯认证为“全球最大单体低温酸奶工厂”,依托22条智能化产线,实现了从生产到消费端的高效精准管控。
本报北京10月21日电 (记者林丽鹂)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召开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电池使用寿命推算,我国即将迎来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据统计,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量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480亿元,预计到2030年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力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1980年,地质队员王守礼在溪流中发现含金石英脉,揭开了这个超大型金矿的面纱。40多年后,他的学生杨彪正站在老师当年标注的“100号脉”坐标点,指挥钻机向地下1000米挺进。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21日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市场数据情况。根据国内居民出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前三季度,国内居民出游人次49.98亿,比上年同期增加7.61亿,同比增长1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出游人次37.89亿,同比增长15.9%;农村居民国内出游人次12.09亿,同比增长25.0%。
美国《福布斯》杂志近日报道预测,2026年,AI所带来的长远影响将日益清晰,并持续为人类创造新的可能:从推动医疗与教育水平提升,到助力科学发现,再到以多种方式优化日常事务、提升生活品质。
笔者将心仪已久的冰箱加入购物车,半小时后刷新页面,发现产品价格居然涨了200元;正当笔者向同事吐槽这种“瞬时调价”的离谱时,对方随手掏出手机查询同款,显示的购买价格竟比笔者低出50元——如此“魔幻”的剧情,正在今年“双11”电商购物节期间上演。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赵文君)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蛋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25版)》,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新版细则首次将液蛋制品等新产品纳入生产许可审查范围。
锂离子电池、船舶制造、电机制造的爆发式增长,是中国制造业“向新逐绿”转型的一个缩影。政策赋能叠加市场驱动,不断推动技术突破并实现产业协同,“向新逐绿”已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从锂电产业的全球领跑到船舶制造的绿色突围,再到电机系统的智能跃升,中国制造业正在“向新逐绿”的道路上加速奔跑,为全球经济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告诉记者,各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其中典型路径之一就是工业制造业,AI技术可以促使制造业实现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转变。后续建议持续聚焦高价值领域,比如可推广“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模式,重点在汽车、电子信息行业打造标杆智能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