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共识”指出,科技进步为松材线虫病的研究奠定了新时期的发展基础,将对松材线虫病,诸如致病网络的分子靶点机制、诊断与检测技术、监测与预警技术、RNAi等绿色药剂、景观大尺度生态抵御技术等的研究与研发产生深刻影响。
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遗传发育所)的消息说,该所科研团队联手合作伙伴,最新在“作物抗寄生植物研究”方面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从高粱中首次发现两大关键基因,通过基因编辑修饰具有广泛的重要作物抗寄生应用前景。
科技日报北京2月12日电 (记者陆成宽) ...
2月10日,中国农业大学在景洪市勐罕镇曼嘎俭村委会曼峦站村组织开展关于“全球南方与新发展主义”的学术交流会,进一步增进来华留学生对中国乡村振兴事业的认知和认同,同时促进国际间在农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025年2月9日,由北京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法治研究会主办的“DeepSeek类人工智能发展的法律保障”研讨会举行。 “面向人工智能法治3.0时代,中国需以更开放的姿态引领规则制定,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共同面对挑战和机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北京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法治研究会会长杨东在致辞时表示。
据介绍,寄生植物通过特殊的结构(如吸器)侵入寄主植物的组织,从中吸取营养物质。其中,独脚金属寄生植物主要寄生于高粱、玉米、谷子等单子叶作物,对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危害。培育抗独脚金寄生的作物品种对于确保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据赵金椽介绍,自己平时在生活中跟体育并没有太多的交集,偶尔打打排球,在上大学本科时曾作为中国农业大学阳光组男排的二传手,参加过北京市的大学生排球比赛。“体育的真谛是让参与者勇于突破自我,我很喜欢运动员们在赛场上为了国家荣誉拼尽全力的那股劲头。”于是, ...
2月5日,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钟登华与省政府副省长张莹在赣州举行工作会谈,双方就签署省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推进省校合作等事宜进行深入交流。随后,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喜忠会见了钟登华一行。
作者:李春顶(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洪汝(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2025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国经济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全球经贸格局深刻变化的内外环境下,我国经济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科技、区块链和生物医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风驰电掣,在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将重塑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机遇和版图;一大批中国企业以卓 ...
保障粮食安全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永不过时、历久弥新的长期课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土地是粮食 ...
在第九届亚冬会上,2022年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清华教师韩聪担任亚冬会开幕式执旗手,并携手搭档隋文静担任志愿服务公益形象大使。2023年,韩聪加入清华大学体育部,负责滑冰课与花样滑冰课教学,并在2023-2024学年获得清华大学学生社团优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