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还对今年冬季全球及我国近海海温进行了预测。预计今年冬季,渤海、东海南部海温略偏高,黄海、东海中部与北部海温偏高,南海大部海温接近常年平均。需关注冬季我国近海海温偏高对海水养殖和海洋生态坏境的影响。
金秋十月,在连云港市赣榆区沿海海域,紫菜养殖区如黑色绸缎铺展在蔚蓝海面,养殖户们驾驶着采收船穿梭其间,双手熟练地操作机械收割装置,鲜嫩的坛紫菜不断被打捞上船,3万多亩“海洋牧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乔治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南非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而良好的治理、创新和社区参与是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南非《海洋经济总体规划》推进,预计到2035年,海洋经济将为南非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1660亿兰特(约合96.78亿美元),创造60多万个就业岗位。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今年9月联合发布的《2025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我国海洋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居全球首位,2024年产量超3700万吨,人均海洋水产品占有量26.7公斤,比上年增加0.5公斤,更好满足居民优质蛋白营养需求。
近日,在西太平洋执行中国大洋81航次的“大洋号”船的后甲板上传来调查队员们一阵欢呼声,在海上连续试验五日五夜的“洞察”号成功回收至甲板,这标志着“洞察”号圆满完成本次在西太平洋北京先驱结核矿区的应用性试验任务。 查看详情>> ...
根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9月编制的《2025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2024年我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亿吨,比上年增长1.6%,有效保障了沿海电力、石化、钢铁等行业的冷却用水需求。
新华社广州10月9日电(记者王浩明、田宇)深海逐梦,燃冰成炬。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广州举行。
“海洋文旅热”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气,还有商机。国庆中秋假期正值渤海开海后不久,天津滨海新区寨上街的渔民刘翠波在这个假期十分繁忙。这几天,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为出海做准备,早晨7点带游客从鲤鱼门渔船码头出海,最多时一天要跑5趟船。
根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9月发布的这一报告,目前全国海洋环境状况稳中向好。海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2024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为83.7%。海洋环境压力有效缓解,2024年重点监测的直排海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下降超35%。
9月26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雪龙2”号船返回上海,标志着此次考察圆满完成任务。本次考察由“雪龙2”号、“极地”号、“深海一号”和“探索三号”四船共同实施,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北冰洋科学考察,统筹实施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任务。本次考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对北冰洋快速变化及其影响的认识,为深入理解和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两国在可持续水产养殖、海洋科研与创新等方面加强合作,不仅能为两国带来切实利益,还能助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阿姆扎特·艾哈迈德说,在这方面,青岛具备显著优势,拥有世界一流的海洋科研机构、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以及完善的海洋产业集群,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其成为马中携手实现蓝色经济目标的天然合作平台。
海南“海洋+”旅游产业不断往多元化、深层次的方向延伸,通过创新旅游模式、丰富旅游体验、挖掘海洋文化内涵,为游客带来新奇独特体验的同时,也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万宁日月湾作为国内冲浪胜地,汇聚了众多热爱冲浪的游客,每天有5000余名游客涌入日月湾,旺季时能达到上万人。冲浪的兴起带动了周边多种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