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浙江省海宁市长啸村,道路整洁,沿途随处可见可爱的蘑菇卡通形象。在村子西侧占地107亩的食用菌基地,每年可生产食用菌180万棒,年产值1500余万元。正是这个食用菌基地,帮助长啸村完成了从“养猪村”到“零碳村”的绿色蜕变。
浙江龙泉宗平家庭农场负责人种了19年黑木耳,近年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完善,他的种植规模从最初3万棒发展到如今20余万棒。他介绍,以前从做菌棒到采菌菇都靠自己,现在可以在料棒加工厂买棒接种,或者从菌包厂买发好菌的菌棒。目前,该农场和来自黑龙江省、杭州市、丽水市的科研团队一同进行黑木耳品种试验,示范推广黑木耳分段养菌、设施化稻耳轮作等栽培新技术。(来源:潮新闻) ...
这项由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在20世纪80年代发明的技术,用草替代木材作为栽培食药用菌培养基原料,不仅保护了森林资源,还为农民创造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径。不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朋友称它是来自中国的“幸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