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明(12)天就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台北市立天文館指出,其實每月農曆十五日不一定是滿月,元宵節當天適逢滿月更是難得。然而今年元宵節的夜空不僅有滿月,還有機會透過肉眼看見四大行星串聯奇景。
近日有國際研究小組證實,鄰近類太陽恆星的宜居帶中,發現一顆「 超級地球 」(Super-Earth)。這顆名為「HD 20794 d」的太陽 系外行星 ,質量高於地球,遠低於天王星和海王星一類的 太陽系 ...
冥王星原本被列為太陽系最外圍的第9大行星,但後來天文學界發現了所謂的古柏帶,當中有不少和冥王星相同等級的天體存在,因此後來被降級成為矮行星,它在1930年被發現。而它最大的衛星,則是在1978年由天文 ...
香港新聞網2月10日電 近日,一則天文消息引發廣泛擔憂:一顆名為“2024 YR4”的小行星可能於2032年12月與地球相撞,聯合國為此首次啟動《行星安全協議》。小行星真的會撞地球嗎?我們該如何應對?中國多家媒體就此採訪行業專家。
命很大!台中今早(10日)發生一起意外,有6歲男童從自家5樓窗戶墜落,運氣很好的是,男童剛好掉在2樓的遮雨棚上,並非直接墜地,獲救時意識清楚,生命跡象穩定且無明顯外傷,已由父親帶往醫院進行詳細檢查,至於確切事發原因,仍待警方進一步調查。
AI人工智能滲入生活每個部分,就連小朋友的學習和玩樂,也加添不同的AI元素。全港首間AI主題室內兒童遊樂場 ...
科學家們正在揭開土衛六(土星最大的衛星)及其富含氮氣的濃密大氣層的祕密。儘管土衛六的體積比地球小,重力也比地球低,但它的大氣密度卻是地球的1.5倍。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富含甲烷的大氣層是由其岩石內部加熱的有機物質釋放的氣體維持的。
這些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貝努可能承載著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化學信息。NASA 研究人員指出,過去科學家曾在墜落地球的隕石中發現類似的有機物質,但這次分析的是來自小行星的「純淨樣本」,避免了地球污染,提供了更可靠的證據。
2021年12月3日在北京西城區後海拍攝的月掩火星。(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2月8日電/據新華社報導,2月10日凌晨,天宇將上演一場月掩火星的好戲,我國西部地區觀測條件最佳,感興趣的公眾可憑借裸眼或借助天文望遠鏡嘗試觀測。 作為地球的近鄰 ...
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2023年推算,一顆名為「貝努」(Bennu)的小行星有機會將於2182年撞擊地球。南韓最近研究發現,若「貝努」與地球相撞,將會造成持續3至4年的大規模破壞,在最嚴重情況下,地球將發生突如其來的寒冬,造成生態破壞和全球糧食短 ...
歐洲航天局4日宣布,研究人員利用歐航局「蓋亞」空間探測器數據發現一顆巨大系外行星「蓋亞-4b」和一顆褐矮星「蓋亞-5b」。這是「蓋亞」探測器首次通過恒星擺動現象發現新行星。「蓋亞-4b」和「蓋亞-5b」都圍繞低質量恒星運轉,這種情況被認為是極其罕見的 ...
中評社北京2月5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歐洲航天局4日宣布,研究人員利用歐航局“蓋亞”空間探測器數據發現一顆巨大系外行星“蓋亞-4b”和一顆褐矮星“蓋亞-5b”。這是“蓋亞”探測器首次通過恒星擺動現象發現新行星。“蓋亞-4b”和“蓋亞-5b”都圍繞低質量恒星運轉,這種情況被認為是極其罕見的。 歐航局官網發布的新聞公報說,這兩顆新發現的天體均位於銀河系內。“蓋亞-4b”繞著距地球約244光年的恒星“蓋亞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