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何晨阳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春联的书写往往伴随着祭祖、迎春等民俗仪式,赋予了这一传统行为更深的文化价值与情感寄托。贴春联不仅是个人的欣赏,更是与他人互动的表现,正如古人所言“沿途听爆竹,逐驿读春联”。春联逐年更换的习俗也象征着辞旧迎新的生活态度,让人们在每个新年都焕然一新。此外,春联常用横批与福字的结合,形成了祥和的画面,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文化表达的形式。
春联起源于桃符,最早见于先秦神话,《山海经》《论衡》《淮南子》等书中均有记载。从最初驱邪禳灾的“神荼”“郁垒”,延伸为桃符题词、春帖诗句,在敦煌遗书中发现唐代立春时“书门左右”的题句,也偶见宋人苏轼、朱熹等以两行偶句题于桃符。《宋史》记载五代十国后蜀 ...
每到春节,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便成为了华人社会共同庆祝的标志。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桃符,这一传统在《山海经》、《论衡》和《淮南子》等古籍中均有载录。最初的桃符是为了驱赶邪恶、祈求安宁而作,而这一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演变成了如今耳熟能详的春联形式。 春联的演变历程可谓波澜壮阔,古文献中记载的春联最早出现在明代,并逐渐取代了桃符,成为春节祈福的主要形式。王安石的《元日》中提到的“桃符” ...
我读小学的时候,乡亲们在新年除了贴春联,大多还时兴贴门神、挂桃树枝。除夕当天,我和姐姐总是抢着去贴春联,因为这活儿不仅轻松,更重要的是劳动成果可以显摆一整年。我俩总是为此你争我抢,互不相让,最后还是父亲一锤定音——由我主导,负责张贴;姐姐打下手,负责涂浆糊。这才避免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那天,母亲总是早早折来新鲜的桃树枝,捆绑好后让我们悬挂在门楣上方。而门神则需张贴在两块活动门板的正中央。在我 ...
联播+ 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古诗《元日》中,宋代诗人王安石描写了春节前夕,人们辞旧迎新、更换桃符的热闹场面,其中“桃符”正是如今春联的前身。
年画是新春佳节被贴于门窗上,用于辟邪祈福的画作。张贴年画是中国人过年独特的仪式。神虎、桃符、麒麟神气活现,关羽、秦琼、尉迟敬德叱咤风云,庄严的“门神”、慈祥的“财神”、灵动的“鲤鱼”仿佛从画中活了过来,送上大年初一的祝福,快来接受穿越千年的美好期许吧!
春联5不贴,不富贵也安康。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这一习俗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燕京时岁记》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说明早在周代,人们就用桃木板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以驱邪避凶。 除夕贴春联有许多讲究。据《后汉书・ ...
1月28日除夕当天,广州市越秀区博物馆在五仙观文化艺术空间开展“年画纳福纸留香——木版年画印制活动”,让木版年画这一非遗以更加灵动的 ...
2025年,我们迎来了首个“非遗版”春节,当非遗“小桃符”遇到检察官,将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 桃符与春节 每年春节,家家都要贴春联,以寄托祈求五谷丰登,辟邪安康。提到对联,不得不提与之紧密相连的桃符。 桃符,最初是用桃木制成的两块板 ...
来自MSN14 天
过年贴“福”字有讲究,正贴和倒贴哪个好呢?别贴错,让人笑话春联,又称门对、春贴、对联等,其起源可追溯至周代的桃符。据《燕京时岁记》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周代时,人们为了驱邪避鬼,常在大门两旁悬挂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刻着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到了汉代,桃符上开始书写吉祥语句,用以祈求平安和幸福。这种习俗在唐代得到了进一步发扬,不仅民间开始广泛使用,连宫廷也参与其中。据传说,唐代皇帝每年除夕都会命学士在桃符上题写吉语,然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