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家看 on MSN9 小时
港媒:香港篆刻匠人传承印章艺术
参考消息网2月6日报道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26日发表题为《印章制作者让古老的中国艺术得以传承》的报道,内容编译如下:文华里是位于上环(香港最古老街区之一)的一条小巷。
运城晚报讯(记者 陈怡霏)2月1日(农历正月初四),在万荣县美术馆,“万荣记忆”摄影展、“万象争荣”油画作品展、“绿之康”杯万荣县第十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等文化展览正在进行。游客们走进展厅,在文艺作品中感受家乡魅力、接受艺术熏陶,度过一个别样文化年。
缅茄,原产于缅甸,明代时被引入中国,因其籽粒形状美观、质地坚韧,颇受艺术家们的青睐。与石质材料相比,缅茄价格亲民,且更符合环保理念,逐渐成为篆刻创作者们的理想选择。然而,尽管缅茄篆刻具有诸多优势,仍然鲜少有人尝试这种材质的创作,蔡铁军的探索则为这门传统工艺开启了新的思路。
随着南京经验被全国二十余个历史文化名城借鉴推广,仇高驰认为这恰恰印证了“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生命力。当巨幅的洒金红宣悬于650多年的明城墙,传统书法走出书斋与公众对话,这就是最好的文化传承课堂。据悉,活动主办方还在春联上特别添加了二维码,市民可以扫描二维码了解楹联的内容解读,让每副楹联背后的典故“跃然墙上”。
红灯红门红福字,新春新展新气象。由济宁市汉画学会、济宁市任城区汉文化博物馆主办的“汉画拓片名家题跋展”,除夕(28日)在任城区汉文化博物馆开展。
王夕鉴作品“寸尺之间 可施方圆” ◎王夕鉴 记得那是一年的初冬,许久不见的一位朋友路过北京,作为东道主的我自然竭尽地主之谊。那时我正值事业低谷,其间聊了很多关于人生的感触,难免流露出些许不如意。临别之际,朋友跟我要了地址,说想送我一件小礼物,我也没多想,就将地址发给了他。 过了没多久,我收到了朋友的快递。想起他说送我礼物时的笃定,我在好奇中拆开了快递。那是一个精致的锦盒,盒子中一张素笺,一方红印, ...
天津北方网讯:4日,天津美术馆举行花灯制作活动,将传统花灯和可爱的卡通小蛇形象融合,吸引20多组家庭参加。接下来,美术馆还将举办篆刻、皮影制作等活动。 (津云新闻编辑张瑜)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2月3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透露,春节期间上海全市100余家博物馆、美术馆、剧院剧场陆续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览和精彩演出,“观文博”“看美展”“赏好剧”已成为上海假日旅游的品质选择。
我叫窦世杰,投身航天事业的这些年,日夜的坚守与拼搏成为我生命中最深刻的印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痴迷于篆刻艺术。我常常将航天元素与精神融入方寸印章之中,以刀为笔,在小小的石料上镌刻下的,不仅仅是图案和文字,更是中国航天的荣耀与梦想。
近日,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书法史论坛·书法史视域下的明清文人精神世界”在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举办。论坛围绕明清时期书法篆刻的创作、理论及相关著述与活动进行学术研讨。
新华网新加坡1月23日电(记者 蔡蜀亚)近日,“与时舒卷——北京大学师生校友‘二十四节气’主题书法篆刻作品展”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正式开幕。   中国驻新加坡使馆教育公参韩骏、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肖江华,以及主办方代表、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研究员方建勋博士和三十多位参展作者,共同出席并见证了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来自新加坡美术总会、国家艺术理事会、南洋印社、北大新加坡校友会等文化艺术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