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采用PacBio HiFi全长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首次在健康人群中系统揭示口腔HPV感染与口腔微生物组的性别特异性关联。研究发现男性HPV感染者口腔中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显著降低,而女性感染者则出现微生物多样性下降及群落结构改变,为HPV相关 ...
本研究针对肠道菌群与精神分裂症(SCZ)因果关系不明的难题,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结合16S rRNA V3-V4测序技术开展整合分析。MR发现7个微生物类群与SCZ风险存在显著因果关联,其中Bifidobacterium的遗传预测丰度升高可使SCZ风险增加47%(OR=1.47)。独立队列验证显示 ...
全球肥胖症及关联代谢疾病(如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持续攀升,而脂肪组织的炎症与纤维化是肥胖向代谢病进展的关键“推手”——当脂肪细胞过度扩张时,会招募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同时因缺氧激活纤维化通路,最终引发胰岛素抵抗、全身代谢紊乱。目前,饮 ...
今年10月,一项最新发表于《Chinese Medicine》的动物实验便发现,从黑姜中提取的5,7-二甲氧基黄酮(DMF),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肝细胞癌进展,为肝癌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团队发现,在传统放化疗中,肠道菌群的构成未受影响。然而,在放化疗联合巩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的情况下,长无进展生存期(PFS)患者的基线时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较高,而在治疗期间有所下降,而短 PFS ...
可一旦肠道菌群失衡,情况就会反过来:有害菌(比如变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会大量繁殖,一边破坏肠道黏膜,让肠道变成 “筛子”,过敏原轻松进入血液;一边打乱免疫平衡,导致 “过敏相关细胞(Th2 细胞)” 过度活跃,催生炎症因子 —— ...
该篇日报由R·base创作生成,人工审核校对。朱银华/罗俊/罗永挺/安鹏等:药食同源成分如何革新特医食品开发?(综述)Advances in Nutrition——[9.2] 核心概念与目标:本综述探讨“药食同源”(FMH)理论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
全球养猪业每年因猪呼吸道传染病损失数十亿美元,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感病毒(SIV)、伪狂犬病毒(PRV)等病原体如同 “隐形杀手”,不仅导致仔猪死亡率飙升(严重时可达 100%),还会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直接威胁全球食品安全。更棘手的是,现有疫苗难以跟上病毒变异速度,保护效果有限且持续时间短,规模化养殖场一旦暴发疫情,损失往往难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