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本研究针对植物自毒现象中胞外DNA (eDNA)抑制连作作物生长的难题,筛选出高效降解菌株Pseudomonas sp. F204。研究人员通过体外实验证实其兼具eDNA降解与产IAA、铁载体和溶磷能力,盆栽试验揭示其通过重塑根际菌群结构(显著提升Proteobacteria丰度)促进番茄幼苗生物量增长43.8%。该成果为缓解连作障碍提供了新型微生物调控策略,发表于《Current ...
匹兹堡大学团队在 Cell 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就通过对 黑色素 瘤的研究揭示,运动可通过增强肠道微生物群生成更多代谢物甲酸盐(Formate),激活关键转录因子Nrf2,进而增强细胞毒性CD8⁺T细胞的抗肿瘤 免疫 应答,改善现有免疫治疗用于 ...
中医药在1700年前就已提出“君-臣-佐-使”的药物配伍原则, 这一原则不仅被流传至今的有效且安全的中医经方所继承,还深刻指导着现代中医的处方用药实践。具体而言, 在中医配方中需要赋予不同组分不同角色,并且组分在不同疾病或病理状态下角色可转换 : ...
iMetaOmics 高引论文10篇 ...
人民网 on MSN9 天
肠道菌群检测不推荐做
商家普遍宣称,通过肠道菌群检测能定量、系统了解肠道菌群结构(如有益菌、致病菌等),从而评估肠道健康状况,并有效预测个体患上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等疾病的风险,进而提供针对性健康指导,包括饮食调整、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等。
除了直接调控神经通路,该工程益生菌还能调节肠道菌群稳态。16S rRNA测序分析显示,治疗后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恢复, Ligilactobacillus 和 Lactobacillus 等有益菌丰度增加,而与焦虑相关的 Alistipes 和 ...
优先考虑病原学快速检测(如16S rRNA),避免经验性滥用。 转变诊疗思维:从“杀菌”到“养菌” 在诊治AD时,询问生命早期史(抗生素、分娩、喂养),从“肠-皮肤轴”角度制定长远管理策略。 关注“后抗生素时代”的菌群修复 对于必须用药的患儿 ...
在选择肠道菌群检测服务时,不能只盯着价格。若拉肚子症状较轻,怀疑是简单肠道菌群失衡,基础的粪便常规菌群分析或许能初步判断问题,其价格亲民,可作为 “入门级” 检测尝试。要是拉肚子持续时间长、情况复杂,对检测精度和全面性要求高,那么基于 16S rRNA ...
技术层面,研究创新性地将16S rRNA测序与多组学分析结合,为资源有限地区开展微生物组研究提供范本。 临床转化方面,鉴定出的Bifidobacterium等益生菌可能成为FD微生态调节治疗的潜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