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即便量子比特存在缺陷,仍有望实现可靠计算。这一目标可通过量子纠错实现。长期以来,表面码以其高错误阈值和优越的逻辑计算能力,被视为最具前景的量子纠错码之一。然而,传统的表面码实现依赖于静态的校验子测量电路,要求硬件具备严格的四 ...
“让人类能够逐渐飞向太空并殖民太空一直是我的梦想。未来的人类,能否给 AI 任何一个目标,AI 就能设计并制造出满足这个功能的机器?例如火箭、飞船、火星车等?”近日,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吴泰霖表示。为了更加接近这个目标,他和团队提出一款名为 ...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我对一位物理学巨匠——杨振宁先生的深深敬佩。他最广为人知的成就是获得了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研究,这项成果颠覆了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
未来,人类跳上飞船,当天下午就能抵达遥远恒星系统……这个概念很快荣升科幻作品中的常见要素,在《星际迷航》以外,还出现在其他几十部电影、电视节目和书籍中,受到一代代科幻迷的喜爱。
作为肉体和身处俗务的杨振宁先生是幸福的,他获得了一般人花费十代人都达不到的荣华富贵,名满天下;但作为精神的杨振宁先生,却独处珠峰之巅,张嘴说话,无人回应,孤寂恐怖,而寒气逼人。
如今的清华高等研究院教授翟荟,是杨振宁先生最后一位博士生。他在本文中以学生的视角,从研究方向、研究态度、研究方法三个角度带我们一同领略,杨先生对其科研路的谆谆教诲与多年来的榜样力量。 二十年前的那个暑假,当时还是大三学生的我来到刚刚成立的高等研究中心 ...
据介绍,葛墨林自20世纪70年代末结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1980年代多次赴美跟随杨振宁开展研究,后来在杨振宁的直接领导下参与南开大学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的创建和教学科研,并在杨振宁创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初期作为兼职教授短期参与教研工作。该书 ...
一点资讯 on MSN
海内外众学者发声痛别杨振宁,他仍在塑造物理的未来
今天,我们沉痛哀悼享誉世界的伟大物理学家杨振宁(Yang Chen-Ning)教授。2025年10月18日12时00分,杨振宁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寿103岁。
Yang's century-long journey, from a young physics student at Tsinghua University, to a Nobel-winning scientist and then to a ...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臺湾大学名誉博士杨振寧院士于2025年10月18日辞世,享嵩寿103岁。台湾大学追思杨振寧,认为他启发无数后代物理学家,开创物理与数学歷史新页,对人类文明贡献极巨。 台湾大学回顾,杨振寧1922 ...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该奖项由瑞典中央银行于1968年设立,旨在纪念19世纪瑞典实业家兼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他发明了炸药,并设立了五大诺贝尔奖)。
Renowned physicist and Nobel laureate Chen Ning Yang died of illness in Beijing on Saturday at 103.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