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优化
English
搜索
Copilot
图片
视频
地图
资讯
购物
更多
航班
旅游
酒店
笔记本
Top stories
Sports
U.S.
Local
World
Science
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Business
More
Politics
过去 24 小时
时间不限
过去 1 小时
过去 7 天
过去 30 天
按时间排序
按相关度排序
自由時報
1 小时
健康網》1顆紅棗乾等於1小匙糖 糖友一天別超過2顆
沈莉馨/核稿編輯養生必備紅棗!許多人喜歡拿來煮湯、燉補品或泡茶,不過糖尿病患者可以碰嗎?營養學者洪泰雄表示,紅棗營養豐富,但乾燥紅棗升糖指數(GI值)偏高,糖友每天應控制在1到2顆;新鮮紅棗則偏低,更適合糖友,每天可以吃3到4顆,並避免單獨食用,搭配高纖、蛋白質食物,能減少血糖影響。洪泰雄於臉書發文 ...
自由時報
2 小时
健康網》年糕長斑快丟! 小心5黴菌「黃麴黴」最恐怖
沈莉馨/核稿編輯年糕象徵步步高升,是過年必備點心之一,醫師張家銘提醒,如果年糕沒吃完放到現在,長出黴斑時可別誤以為是「天然發酵物」,應該立即停止食用。他分享常見於年糕的5種黴菌,其中黃麴黴(Aspergillus flavus)會產生黃麴毒素,強烈致癌而且極度耐熱,無論蒸、炸、烤,毒素依然存在。只要 ...
自由時報
3 小时
咳喘就醫竟已肺纖維化 醫:自體免疫疾病惹禍
年後流感疫情升溫,近期也有知名藝人因流感併發肺炎猝逝,提醒本身如果是自體免疫疾病的病友,倘若目前疾病控制不佳,體內發炎情形嚴重,應當心有更容易增加感染及重症的風險。此外,自體免疫疾病也是肺纖維化的高危險族群,許多病友對於初期症狀較缺乏警覺性,可能等到 ...
自由時報
3 小时
補西牆不用挖東牆 異體韌帶助前十字韌帶重建
治療方式以「重建」為主,因為斷裂的前十字韌帶自行癒合機率較低。所謂「重建」手術,就是將身上其他部位的肌腱韌帶「轉植」,「取代」斷裂的前十字韌帶。目前使用自體後腿肌腱重建仍是主流,其強度與傷口美觀均佳,但固定韌帶方式與後腿肌肉強度恢復,與隱神經的麻感仍 ...
自由時報
3 小时
長期疲勞忽略血糖控制 糖尿病腎病變上身
65歲退休員警阿成(化名),過去常有疲倦、飢餓感、小便混濁情形,原以為是因為執勤,三餐不定時及憋尿造成。但退休後,疲勞感加重,就醫診斷為第2型糖尿病,且因長年未控制血糖與重度蛋白尿,導致糖尿病腎病變,腎功能衰退為第4期。經中西醫合併針灸治療半年,症狀 ...
自由時報
3 小时
糞便評估氣喘過敏風險 長庚新技術預防發作
台灣學齡前兒童氣喘盛行率達10%,大約12萬名小朋友飽受困擾。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胸腔內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邱志勇的研究團隊發現,透過採集糞便監測腸道菌代謝物,可作為評估過敏氣喘風險的工具,有助於採取預防措施,減少發作機會。此項創新技術獲得「第21屆國家新創 ...
自由時報
3 小时
不正常出血一年 50歲師確診子宮內膜癌
50歲的陳老師長達1年時間不正常出血、月經週期不規律,經子宮內膜切片檢查,確診子宮內膜癌,她聽從醫師建議,選擇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精準切除腫瘤,傷口較小且大幅減輕疼痛感,術後第2天順利出院,不用再接受化學治療。停經前後女性是高危險族群三峽恩主公醫院婦 ...
自由時報
10 小时
健康網》孩子包莖家長以為長腫瘤 醫曝推開包皮最佳時間點
沈莉馨/核稿編輯孩子小GG包莖,家長會分辨嗎?懿安泌尿科診所院長呂謹亨指出,過去常常以為,爸爸媽媽,尤其是爸爸,或者是爺爺奶奶,應該要對小孩包皮的問題有概念才對,實際上在門診,有家長以為包皮垢是化膿,還有以為龜頭表面突起一顆是腫瘤,甚至包皮開口只有一個小洞,紅腫發炎,仍不知是嚴重包莖。他也分享4個推 ...
自由時報
11 小时
彰基急診壅塞 力拚患者入院後48小時內完成住院
全台大醫院急診大爆滿,彰化、南投、雲林3縣唯一醫學中心的彰化基督教醫院也不例外,連日來急診壅塞,醫護人員應接不暇,醫療量能面臨嚴峻挑戰,總院長陳穆寬採取緊急應變措施,致力於床位協調及安排病床下轉作業,使患者入院後48小時內皆能完成住院,減少急診留置時 ...
自由時報
11 小时
健康網》壓力大到頭痛、失眠? 心理師授紓壓5招
羅碧/核稿編輯現代社會中,無論是人際關係、家庭、學業、工作都會帶來壓力,但如果感覺到情緒大受影響,並出現頭痛、失眠等不適症狀時,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臨床心理師黃閎新傳授紓壓5招,分別是深呼吸練習、運動釋放壓力、列出壓力來源、嘗試正念練習,以及尋求支持。
自由時報
11 小时
健康網》健檢報告看不懂? 醫:8關鍵數值查泌尿健康
沈莉馨/核稿編輯體檢報告上的專業數據往往讓人霧裡看花。三重好幸福泌尿科診所院長高銘鴻在臉書專頁「泌尿科 ...
自由時報
12 小时
日本醫療分級制度嚴格 大S猝逝衝擊或因期待感太高
台灣藝人徐熙媛(大S)感染流感後在日本猝逝,許多民眾開始關切日本就醫問題。為了避免浪費醫療資源,日本有嚴格的醫療分級制度,對於就醫方便的台灣人看來難免感覺耗時。有日本媒體人分析,這次事件令人震驚,可能是因為外界對於日本醫療有過高的期待感。日本分級醫療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