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6月27日,由中国科学院和新西兰商业、创新和就业部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和新西兰莫里斯・威尔金斯中心共同承办的“2025 年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领域双边研讨会”在广州举办。本次会议聚焦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动态与合作机遇,吸引了来自中国和新西兰的47位专家学者参与。
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召开专题党课报告会。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以扎实作风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题作党课报告,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吴朝晖主持报告会。
量子材料在金属导电状态和绝缘状态之间快速切换,这种效应就像晶体管切换电子信号。当前处理器的工作频率在千兆赫级别,而量子材料的应用可能直接将这个数字提升千倍,达到太赫兹级别。
在广袤的农田上空,遮天蔽日的蝗群曾是人类农业的噩梦。如今,我国科学家不仅破解了蝗虫的“集结密码”,更成功掌握了精准“关闭”这一危险集结号的钥匙。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日前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团队与北京大学雷晓光教授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首次完整解析了导致蝗虫大规模聚集的核心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以下简称“4VA”)在蝗虫体内的生物合成全过程,并基于此成功研发出能精准干预其合成、从 ...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系外行星/太阳系小行星研究团组的科学家近日首次测定了福后星族部分成员的密度和多孔度,并推测这一古老的小行星族,极有可能是高铁球粒陨石的“太空母体”。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天文学杂志》上。
目前,人们掌握了多种治疗方法,其中靶向化疗、抗体治疗能有效杀死肿瘤细胞,且对人体伤害较小。但这些疗法很难对付肿瘤干细胞,如果这些“种子”尚在,它很可能会“卷土重来”。
尽管依靠现代超级计算机和高精度数值模型,天文学家能够预测6000万年内的行星轨道演化,但突破这一时间限制,则必须依靠地质记录的反演研究。火星与地球的引力作用引起的超长偏心率周期易受太阳系混沌行为的影响,且周期值变化可达数百万年。而地球轨道参数变化通过调控地表日照量,可以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并在沉积地层中留下记录。因此,分析沉积记录中的火星-地球超长偏心率周期变化,可反演深时太阳系的混沌行为。我国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