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外媒報導,史丹佛大學開發出一款創新的電腦視覺 AI 模型,實現了「功能對應」(functional ...
德國新創企業OutNature正以創新思維推動永續包裝革命,將農業廢棄物中的秸稈轉化為高品質纖維漿料,為造紙與包裝產業開闢全新的綠色原料來源。該公司與Valmet攜手合作,採用其BioTrac預處理與自動化系統,打造一座以秸稈纖維為核心的混合漿生產線 ...
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正式與台灣配電盤製造商宏于電機展開策略合作,推出符合 IEC 61439 國際標準的「Okken 授權配電盤」。這項合作標誌著國際電力技術的在地化實現。
綜觀2025至2028年,中國光刻機發展最有可能的突破點,將在28奈米級浸潤式DUV設備的量產與良率提升。關鍵挑戰仍在於光源穩定性、鏡頭精度、曝光平台控制與維保能力。一旦這些瓶頸逐步化解,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自主化程度將再上層樓。
近年來,光達(LiDAR)技術快速進步,正成為機器人與自主系統邁向高精度感知與安全運作的關鍵核心。從汽車自動駕駛到工業自動化,光達技術不僅提供更全面的環境感知能力,也讓自動行動機器人(AMR)在複雜環境中能更靈活、可靠地導航。
因此,智慧照明最終的定位,已不再只是城市的「眼睛」,而是「大腦的神經網絡」。透過AI治理與跨域整合,它能將龐大而分散的數據轉化為決策力,支撐淨零城市的治理藍圖,並引領城市從節能進入數據驅動的永續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