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训是“丹噶尔绣娘”品牌发展的基石。截至目前,累计举办青绣、皮绣等技能培训班60余期,培训超5000人次。通过“技能培训到村、原料送到户、成品上门收”的模式,有效解决了绣娘就业的后顾之忧。项目已带动超2000人实现就业,其中长期稳定就业580人,人均年增收超2000元,部分技艺精湛者年收入可达2万元。
10月27日,青海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发布消息,前三季度,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细,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省完成生产总值2866.4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6.09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169.90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1480.40 ...
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海北州经济增长成效持续显现,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2024年增速5.1%,2025年上半年增速6.1%,均位列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超10%,“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投资231.43亿元。
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多措并举提升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通过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等机制开展“点对点”精准输送,推动就业规模稳步扩大。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达108.98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的102.8%,其中有组织转移就业27.52万人次,就业带动效应持续显现。
10月25日至26日,2025中国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联赛(西宁站)暨2025“大美青海”全省自行车联赛(西宁站)在西宁市城东区圆满落下帷幕,赛事为期两天,昨日聚焦个人计时赛,选手需独自应对赛道考验,今日则迎来个人赛,选手们在战术配合与个人冲刺中展开更高 ...
【编者按】2024年,全省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严的基调进一步强化,严的措施进一步加力,严的氛围进一步形成,政治生态持续向好,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在十四届省纪委四次全会召开之际,本报特推专版展示全省各地区纪检监察工作亮点成效,促相互 ...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海东市把“三资”管理作为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的“突破口”,组建由纪检、农业农村等部门组成的“三资”服务专班,打出“一线走访破‘顽疾’、下沉调研找‘病灶’,部门联动筑‘防线’、监管透明晒‘账本’,监督升级聚‘民心’、发力固本强‘根基’”组合拳。专班成员走田埂进农家,与村民面对面唠家常、查账册,排查资金使用不规范、资产闲置浪费等问题,推动“沉睡资产”变身“增 ...
“砰!”随着发令枪声回荡,少年骑手如离弦之箭,冲出起点,开启一场属于青春的逐风之战。这是2025中国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联赛(西宁站)暨2025“大美青海”全省自行车联赛(西宁站)的现场。
海东市的实践,正是青海借助“监督一点通”平台为民服务的生动缩影。在青海,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信息平台已成为群众反映问题、参与监督的“利器”。去年3月,省纪委监委全力推动建设,目前,全省7个市州、21个县市区纪委监委已完成平台开通,覆盖514个乡镇、3484个村(社区),搭建起了群众监督基层小微权力的桥梁。
据了解,锡林郭勒盟通过非遗与文旅融合发展,文旅产业从单一观光走向多元融合。据统计,锡林郭勒盟2025年1-8月旅游人次1377.41万人次,同比增长11.33%,旅游收入188.31亿元,同比增长11.47%。
构建监管体系,拧紧责任链条。市纪委监委灵活运用“四不两直”进校督查、定期调度、制发督办函、约谈提醒等方式,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协调教育、财政、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建立“1+N”督查督办机制,开展联合督导3次,结合现场督导发现的经营企业履约不力、食材采购加工不规范、资金核算不精准、监督小组履责不严格、数字化监管平台建设滞后等5个方面42条问题,督促职能部门主动进位、积极履职、对标整改 ...